
央视聚焦曹家巷的秘密:用自改破解所罗门寓言
昨晚9时55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中以《曹家巷的秘密》为题,用近一个小时的镜头聚焦成都城北最大的棚户区———曹家巷。
报道对全国首创的成都金牛区曹家巷自治改造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成都商报摘录其中部分报道内容,以飨读者。
在学习了曹家巷的模式之后,打算写文章专门推广曹家巷模式。
这种模式实质是真正把群众路线贯彻执行起来。
———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
曹家巷改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所罗门寓言,找到了党委政府、进驻企业、拆迁户多方共赢的利益均衡点结合点。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路杰
为什么改?
居住环境太差
夏世珍:在曹家巷生活30多年的居民
老砖瓦房、公用厨卫、沿街菜市、垃圾遍地……夏世珍是曹家巷改造第一批同意拆迁的住户。她说,以前曹家巷下雨就是一团糟,出门很恼火。由于整个居住环境太差,小偷多,蟑螂老鼠也多。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居民拆迁愿望更加强烈。
夏世珍说,改变这里的环境,是她几十年的梦想,也是父辈们的梦想。
怎么来改?
成立起自改委
75岁的曹家巷自改委主任何希模
曹家巷有14000多人,拆迁改造涉及的利益、诉求纷繁复杂。如何推进改造这个“城中村”?2012年3月5日,曹家巷自改委正式成立。自改委的组成不像传统的拆迁办,而是老邻居老街坊。这个创新举动也创造了一个全国第一———以居民自治的模式改造“城中村”。
“自治改造”不同于以往的政府征收拆迁、企业拆迁等,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用何希模的话说就是“自我改造自主改造”。
何希模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他说,由于一些人不理解不支持,自己吃过闭门羹、挨过骂,甚至曾经有过肢体接触,但最终他坚持了下来。10年改不动的曹家巷,最终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专家观点
曹家巷自改模式是一次可复制的创新
如今,全国各地城市代表纷纷来曹家巷参观。在第二届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金牛现场会上,曹家巷自治改造模式在众多学者眼中,是一次可复制的创新。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所所长杨宜勇:
曹家巷模式体现公平公正
曹家巷自治改造模式为什么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呢?就是信息是充分公开的,政策也是充分公开的,然后大家每一家每一户,无论是补贴的现金也好,还是各种类型的或者异地拆迁,或者是原地拆迁补偿法,这些都是公开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
曹家巷模式体现群众路线
在学习了曹家巷的模式之后,打算写文章专门推广曹家巷模式。把群众发动起来的感觉真好,这个感觉是什么感觉呢?我看就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这种关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倡的,现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要真正把我们群众路线贯彻执行起来,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那么人民群众才能把我们放在台上,才能维护你的领导。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路杰:
曹家巷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今年7月,曹家巷自改模式获评全国最佳社会管理案例。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路杰说,今年金牛区(曹家巷)这个案例是一个热点的问题,是一个正面的典型案例。
目前,社会创新典型案例已经汇编,第一篇就是成都金牛区的创新居民自治改革新模式,汇集基层社会治理正能量。路杰告诉记者,由于他的学生大多是来自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向他们推广这样的社会管理的优秀案例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如此,在路老师的课堂上,他还会用著名的所罗门寓言来延展剖析曹家巷案例。在路杰看来,曹家巷改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所罗门寓言。在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比如说曹家巷的拆迁改造,实际上点燃释放了基层群众深层次的欲望,不仅仅有那种正当的公平正义的欲望和要求,而且它具有相当多的非理性的破坏性因素。
正如很多人所了解的,这个寓言的结果是老人凭借智慧又将魔鬼装回了瓶子里。在路杰看来这种智慧的化解恰恰是曹家巷改造的精髓所在:找到了被拆迁的拆迁户(包括两个,一个是拆迁户个体,一个是拆迁户集体),与党委政府的要求,与进驻的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共赢的利益均衡点结合点。
资料链接:所罗门寓言
一个老人在海边打鱼,打了一天,一条鱼也没打到,天要黑了,最后说我再撒一网吧,撒了一网打上来一个小瓶,瓶子里什么也没有,摇一摇什么也没有,到后来打开瓶盖,看看瓶子里边是什么,结果从瓶子里冒出一股黑烟,变成了一个大魔鬼,魔鬼张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谁把我放出来的,结果这个老渔夫说是我把你放出来的。然后魔鬼说,那好吧我要把你吃了。老人说我好心好意把你从海里捞出来放出来你怎么能把我吃了呢?这个魔鬼说这就是所罗门的寓言,所罗门在把我封在这个瓶子里的时候就说,谁把你放出来,你就把谁吃了。
根据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