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传在线!
  • jzg

市场凌乱了 地产信托刚付不刚

   最近,招财猫发现,不仅仅是银行抛弃信托券商通道,自推了资管计划,基金也在买着类信托产品。这些所谓创新,形似神似?资产池又似乎是个无所不包的“黑匣子”,如何参透个中风险?

  本期,中体运通基金董事长孙飞和本报金融市场观察员唐学鹏,为读者答疑。

  现在很多基金子公司也在卖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产品,比同类信托产品收益率高出1%-2%。我很心动,不过没有“刚性兑付”,基金类产品的风险会比信托产品高吧?这两者该怎么选呢?

  信托产品资产池项目的风险,我该怎么识别?据说都是被包装过了的,暗藏地雷,外行看也看不到,那该怎么控制风险呢?

  孙飞(中体运通基金董事长)

  很多基金子公司也在卖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产品,比同类信托产品收益率高是为了吸引投资者,但不是绝对的,信托产品的收益也会有高于基金 子公司同类产品的。信托产品与基金类产品严格讲均属于信托制度安排,均在大资管与大信托范畴,属于大信托产品系列,均没有“刚性兑付”。基金类产品的风险 不一定会比信托产品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关键看产品的风险是怎么控制的,是否有足额的抵押或担保,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三者是否匹配。只要产品性 价比较高,就可以选择,但核心是安全性原则。

  信托产品资产池项目的风险要通过具体项目或具体产品来分析,要做充分的尽职调查或分析尽职调查报告及法律意见书,看是否存在项目、信用、财务、 市场、操作、法律、道德等方面的风险。一般应该信任信托公司,如有疑问同时投资金额较大,可亲自做尽职调查,调查项目及信托产品的质疑点、关键点。同时核 实法律文件和抵押担保物的真实性。如核实真实可靠,项目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十分匹配,则完全可投资;如果通过调查,发现过度包装并暗藏地雷,则果断 放弃。

  唐学鹏(本报金融市场观察员)

  一般而言,如果收益率上升,那么风险也一定会上升,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迟早会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黑梦,人们其实都知道,但人们都将黑梦当春梦享受着。

  从9、10月的房地产成交来看,真正的黑梦已经开始了,那些苦命的刚需以自己粉身碎骨的姿势,来完成所有储蓄对房地产的“拥有”,没办法,同情 他们是没有任何必要的。那些一贯唱空的人,神经已经不那么坚韧,他们或者已经屈服加入唱多的行列,或者被过去的纪录羞愧得不敢多说。

  现在90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父母是60后,基本上有好几套房,如果他们的父母不在大城市,而90后涌入大城市,那么父母们必须要狂卖当地城市的房子。如果他们跟随父母所在地就业,那么他们成为第一代不需要担心住房的一代。这是一个标志。

  我认为,整个市场已经凌乱了,如果考虑到目前情况下黑天鹅事件的概率上升,我觉得不要再考虑什么基金投资了,将储蓄逐步换成美元,相信一个成熟的、创新的经济体,好过另一个——你懂得。

  说实话,我们也不是福尔摩斯,仅仅外在的披露的那些大而化之、冠冕堂皇的东西能看出里面的奥秘,除非你掌握了内部的信息。不要随便相信理财产品,是控制风险的最好方式。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