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斯多夫·休斯:央行应坦言房价泡沫问题
央行官员们终于在房产泡沫问题上坦率发言了。德国央行10月21日表示,在德国一些城市,公寓价格被高估了20%。决策者们通常避讳在资产价格尤其 是房价上发表尖锐观点,因为那不是资产本身的问题,关键在于市场是否被过量信贷所刺激。如果央行准确地说出他们的想法,情况就会好一些。
英国央行金融政策委员会成员马丁·泰勒对陷入房价论战的回避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工作主要是刺破泡沫。当被问到如果房价上涨达5%,英国央行是否会采取行动冷却房市时,他表示英国央行不应该阻止价格上涨。该行金融政策委员会的职责是监控危险杠杆。
从他工作背景的角度出发,泰勒是对的。如果英国有房价泡沫,也是发生在伦敦,主要因为国内外投资者将住房视为稳定投资。伦敦中心地区半数住房交易由非举债买家达成。市场崩溃会有损这类人群,但不会给英国的银行(行情 专区)造成问题。
不过,对于买房自住并用收入还房贷的普通居民来说,房价稳定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量避险资金涌入导致房价被高估20%,并可能突然下跌——这对那些将买 房视为人生最大交易的人们来说是重要的信息。高房价导致的额外债务需要人们工作更多的年头,或者在还房贷期间可支配收入变得更少。对借贷者而言,那意味着 巨大、长久性的差异。
英国央行金融政策委员会可能会说,消费者不是非得要买房。但在英国,那就意味着要求人们去忽略国家支持的奇葩贷款政策。
实际上,在避免消费者不理解全球金融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方面,监管者能做的是有限。但至少,决策者可以通过说出自己的想法来影响市场——正如德国央行所做的那样。
克里斯多夫?休斯是驻伦敦助理编辑。2008年11月回到Breakingviews.2006年加入金融时报,之前在Breakingviews工作 过三年多。他的职业生涯从BBC电视台的文献研究员开始,在那之后曾在《投资者年鉴》、《独立报》工作过。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和伦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