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传在线!
  • jzg

与陌生人一起过年之雾凇岛

  摄影基地与关大爷的家

  去雾凇岛的最后一段路, 一定要乘坐“电驴子”( 当地人对蹦蹦车的俗称) 。穿着厚厚的羽绒服, 带着几乎遮住眼睛的帽子在雪地上“ 突突突”地行进, 感觉非常“东北”。

  进了屯子, 我一眼就看见一面镶着红牙边的杏黄大旗高高飘扬着, 上面三个遒劲的大字“ 雾凇泊” 非常醒目, 那便是吉林市摄影家协会在雾凇岛设立的吉林雾凇摄影创作基地了, 专门接待前来创作的全国各地的影友。对于我这样一个外地的摄影爱好者, 看到这三个字, 就意味着到家了。

  那里有砖房数间, 纸糊的窗户、火烧的炕、报纸糊的墙, 条件似乎有些简陋。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 基地的负责人老李就从屋里乐呵呵地迎了出来,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 便接过我的行李把我拉进了屋。

  没想到, 摄影基地里早已挤满了从全国各地来的摄影爱好者。大家虽然事先全不认识, 但因为目的相同, 所以在基地里大家很快便熟悉了起来。老李是个热心人, 主动当起了我的向导, 陪着我一起踏着厚厚的雪向村里走去。

  这是一个满族人聚居的小村庄, 民风热情淳朴。关大爷的家是典型的东北满族民居— — 三合院, 有3 间举架较低的北屋正房, 屋门正对中厅。烟道分别通过东西正房的土炕, 生火做饭之时, 灶间余火伸入炕底, 一边做饭, 一边取暖。饭熟而炕热, 一举两得。

  东正房是卧室、餐厅兼客厅, 墙上糊着过了多年的废旧挂历。西正房除了炕和柜外, 西墙上还设有一神龛, 关大爷称之为“神板”。板上放着神圣的“神匣”, 其后则挂着代表关家家事的挂签。

  院右的粮囤正前立有一又高又直的松木杆, 老人称之为“神杆”。

  杆子下面用3 块石头来固定, 它们被称为“神石”。据说这石代表着长白山, 是满族人的发源地。

  这杆代表着家, 是能让列祖列宗的灵魂从冥冥世界中看到、找到并保佑的家园。

  大爷边与我们说着话, 边拿了个长烟袋, 捻上烟丝, 点着了。

  不知不觉间, 吃饭的时间到了, 关大爷硬要留我们在家里吃饭, 说哪有到饭点走的道理呀!

  关大爷拿来一瓶当地“老白干”敬酒, 酒盅虽小, 但按满族规矩, 沾杯必尽, 我们必须守规矩……

  雾凇以外的大年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 一大早, 我和影友们便迫不及待地出发拍雾凇去了。沿江走去, 只见江水清清, 雪柳丛簇, 凇花各异, 漂亮异常。怪不得老李说这样的画面总也拍不够呢, 大家也都是拍得不能罢手了。

  回到住处的时候, 中午已过, 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做年糕。

  小学校的孩子们高兴地在操场上玩儿着“珍珠球”, 那是满族特有的传统运动项目, 据说是由古代采珍珠的活动演化而来的, 类似篮球的打法。

  远处的雪野上, 早回的影友捷足先登, 乘坐着牛爬犁、狗爬犁在广阔的土地上尽情驰骋着, 笑声从老远就传了过来。

  天渐渐黑了下来, 村里的孩子们从小学校的操场上又移师街道中, 欢快地放着散鞭儿。顿时, 劈劈啪啪的声音把村子搅得越发地热闹起来。

  这时候, 老人们开始在村头、道口、家门口、神杆前和屋内分别烧纸, 说是给诸路神灵和祖宗送钱, 并把祖宗接引回家过年。

  神龛前多丁一张小木桌,桌上摆满了猪肉、萨其马等供品, 墙上也新贴了财神。

  天完全黑了下来, 家家户户全都开始了张灯结彩, 鞭炮声也更密集了。

  这温暖明亮的灯光一夜都不会熄灭, 要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才会被闭上。

  在摄影基地里, 这种热闹的气氛同样在弥漫: 吃年夜饭、磕瓜子、包饺子、看春节晚会、影友们天南地北地闲聊, 完全是一派亲密大家庭的做派。

  屋外, 熊熊的篝火燃了起来, 我们冲出屋去, 与满族乡亲手拉手一起尽情地欢歌着。

  夜深了, 饺子出锅了, 大家几乎都吃到了包有硬币的财运饺子。据说, 村里人很看中这饺子, 即使已经睡着了的孩子, 也会被叫起来吃几个的。而有的人家, 就连关在棚里的老牛, 也会被分上几个饺子。这饺子是来年幸福的象征。

  初一的早饭仍是饺子, 还没等吃完就陆续有热情的老乡前来拜年。满族人的风俗是进们先喊“过年好”, 然后正对被拜访者, 本族人呼“玛法赛音”, 然后直奔神龛, 或鞠躬、或跪地磕头、或打千儿。

  9 点刚过, 村子里的秧歌队便转到了我们的房前。一时间,房门前挤满了人, 只听得鼓声、号声、哨声、鞭炮声、笑声连成了一片……

  资讯补给站

  位置:位于吉林市区以北45公里的松花江乌拉街镇韩屯村段,距乌拉街约四公里。

  交通:从北京到吉林可乘坐K271次列车,晚上18点40分发车,次日清晨7点30分到站,硬卧下铺车票为274元。从吉林客运站乘班车到乌拉街古镇, 每半小时一班, 早班车6点40分发车,末班车为17点10分,票价为5元,路程为35公里, 行驶1小时。从乌拉街古镇乘“蹦蹦车”到雾凇岛约5元~6元, 雪天要再加1元~2元。而直接从市内搭的士到雾凇岛韩屯约六十元左右。到韩屯的这段路程约五公里,行驶时间为20分钟。

  住宿:在摄影基地可以住宿,并且包伙食,每人每天30元~50元。如果到老乡家住宿,则每人每天30元,同样包含伙食费。

  饮食:满族饮食——哈依玛(俗称水团子)、粘豆包、菠萝叶饼、黄米火烧、白小米及传统火锅等。东北饮食——大馅儿饺子、酸菜猪肉炖粉条、二米饭、东北玉米酒、小烧等。

  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特别提示:1.到吉林观赏雾凇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12月下旬到第二年的2月底。

  2.吉林的温度春节前后可达到-30℃左右。南方影友到吉林拍雾凇,一定要做好防寒准备,除了保暖的羽绒服外,尤其要注意携带棉帽、手套、以免冻伤。另外,选择一双半高腰、防滑的雪地鞋也很重要。因为长时间在户外,既要保暖、防滑,又要考虑防止向鞋里灌雪。

  3.要携带手电筒, 以便夜间到室外厕所方便。

  4.带足胶卷,特别是反转片。低温下胶片会变得很脆,过卷时一定要匀速用力,以免将胶片拉断。

  5.由于电子相机在低温下无法正常工作,应携带机械相机,并要有一支稳固的三脚架。

  6.对白色的景物进行测光时,不要完全按机内测光值曝光,而应在所得测光值的基础上增加1挡~2挡曝光量。为了加强拍摄的效果,不妨带几块滤镜,如偏振镜、渐变灰镜。拍黑白片的影友可准备黄滤色镜、红滤色镜。

  7.到达拍摄地区后,如有时间应该先熟悉一下地形, 选好拍摄点, 以免第二天拍摄时(特别是在大雾中)无法辨别方向而贻误拍摄时机。

  8.外地影友到吉林来拍雾凇,首先应注意有关天气预报。如降中到大雪, 气温又在-20℃ 以下,出现雾凇的可能性就很大。

  9.吉林摄影家协会雾凇岛摄影创作基地联系电话为(0432) 4911983。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