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传在线!
  • jzg

一锤定音:汽车垄断调查是则假新闻

(作者为腾讯汽车首席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由国内媒体掀起的进口汽车价格垄断牟取暴利风波, 刚刚消停一阵子。洋媒体路透社的一篇报道,又重新燃起了战火。

路透社上海分社13日发出的报道标题是:中国正在调查汽车销售定价,暗示中国政府对进口汽车和合资汽车进行反垄断调查。一些国内媒体和网站在转载路透社这篇报道时,标题是“消息称发改委正对进口汽车展开价格垄断调查”, “路透:中国发改委调查外国汽车生产商价格垄断行为。”

可是仔细一核实,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路透社的消息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一位副秘书长看到路透社的报道,吓了一大跳。说他根本不是那么说的。而国家发改委也断然否认正在对进口汽车进行价格垄断调查。

路透社屡屡摆乌龙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汽车增长的火车头。国际媒体对中国汽车领域都十分关注,路透社作为财经领域非常权威的国际通讯社,对中国汽车也十分关注。可惜的是,由于不够专业又不够严谨,路透社最近几年在报道中国汽车时,时常发生常识性低级错误,屡屡摆乌龙。

路透社在收购萨博问题上,曾经连续出错。路透社2011年11月初的报道称,正在上海出席工业博览会的工信部部长苗圩(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对路透社记者表示,“原则上支持庞大和青年收购萨博汽车的交易”。

经询问工信部权威人士,表示不知道这回事儿。而且收购萨博属于境外投资,由商务部和发改委管,工信部并不管。过了几天,路透社根据瑞典一家小报的消息,又报道称中国银行准备入股萨博,庞大汽贸出局。经向中国银行求证,中国银行断然予以否认。

去年6月,路透社爆出一条猛料,说中国政府计划出台新一轮刺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报道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相关政策已获通过,预计将很快出台。

路透社这则新闻出来后,国内媒体纷纷转载,掀起了轩然大波。有评论认为,这一刺激汽车消费新政,对低迷的国内车市,无疑打了一剂强心针,将极大地拉动国内汽车消费。但也有人质疑有没有必要再来一轮新的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经向国家发改委权威人士求证。路透社的这则报道是假新闻。

此次路透社关于中国政府对外国汽车进行价格垄断调查的报道,又是一场乌龙,实在有损路透社这一世界通讯社的声望。

汽车反垄断5年前就炒作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正式生效。《反垄断法》生效前,就有人炒作说,国内车市许多潜规则严重违反了《反垄断法》。该法的正式实施,将对国内车市产生重大影响,业内面临一场大洗牌。现行汽车营销模式将被彻底颠覆,汽车价格将放开,4S店模式危如累卵,汽车价格联盟面临瓦解。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正在执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和《反垄断法》的精神不符,也要进行修改。有媒体甚至解读说, 按照《反垄断法》,今后,只要经销商愿意,可以把一款车卖到10块钱。

一位长期研究《反垄断法》、并参与该法制定工作的法律专家指出,上述说法,许多是对《反垄断法》的误读,是对相关条文简单、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有媒体称,汽车生产厂家对经销商规定了该品牌产品的厂家指导价。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禁止经营者对交易相对人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的规定,是一种价格联盟。

权威人士指出, 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是特许经营的关系,并不是交易相对人。汽车厂家制定本品牌产品的指导价格,是国际惯例,并没有违反《反垄断法》。实际上这种汽车指导价受供求关系影响,经常是浮动的。供不应求时,经销商会加价。供过于求时,经销商会降价。奢侈品由于品牌溢价能力高,本身就是暴利。豪华汽车利润高,全世界都一样。

所谓价格联盟,是指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关系的几家企业,制定最低限价或一起涨价。汽车产品属于市场定价,汽车生产厂家有权制定本品牌统一价格,这和价格联盟一点关系都没有。

《反垄断法》生效5年,不管是国产汽车还是进口汽车,都没有进行过关于反垄断的调查。原因很简单,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不存在价格垄断。

炒作汽车垄断影响中国形象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对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并相继查处了韩国三星等企业液晶面板价格垄断案、洋奶粉价格垄断案等。被查处企业规模、数量,还是处罚力度,都是《反垄断法》生效5年来前所未有的。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不管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要按照法律合法经营。对违反中国法律的外国企业和外国投资者进行查处,是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

但是,一些外国媒体则认为,中国政府针对外国投资者的政府调查和官方媒体曝光,说明中国政府正在打击外国投资者。前天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标志就是:外企遭遇“中国麻烦”。

国家发改委否认调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定价行为,是戴上了反外国人的有色眼镜。 发改委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类猜测是“空穴来风”,并欢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月初国内媒体关于进口汽车价格垄断的集中报道,再加上最近路透社的虚假报道,使许多外国汽车制造商误以为中国政府要拿他们开刀。

国家发改委并没有启动进口汽车价格垄断调查, 整个事件不过是媒体的集体炒作而已。这种炒作给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攻击中国政府的口实,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汽车业有许多利益集团,经常借媒体来影响舆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有人怀疑此次汽车价格垄断风波,就是某些利益集团在背后操纵。

国内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应该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真实、客观、公正,这样才不会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给别人当枪使。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