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西方国家简单应对疫情导致高通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近日主办的宏观形势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治理失序”的情况下,简单扩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疫情,是这些国家当前高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高通胀态势在发达国家可能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
“我们过去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全世界百姓的呼声。现在恐怕已经变了,变成了治理与发展。当下全世界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治理失序了。”李稻葵表示,由此来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他认为,当下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出现的高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难,根本原因就是美西方应对百年大疫情时,在治理赤字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治本的方针,而是采取了非常简单的对应策略。
目前,美国正遭遇40年来最严重通胀。美国劳工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3%,同比增长9.1%,同比涨幅达到了1981年11月以来的最大值。同期,美国能源价格同比攀升41.6%,涨幅创1980年4月以来最大值。
李稻葵说,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简单地采取积极扩大货币发行的策略,美国在三个月内新印制钞票量就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了长达一年半的股市大涨。在财政政策上,美国直接向很多家庭发放支票,这些支票快速转化为消费。这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过热”,“没有治本,在治理失序的情况下,简单地扩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在高通胀背景下,美联储更激进货币政策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只是时间问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6月下旬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承认,美国经济存在衰退可能性,实现软着陆将非常具有挑战性。
李稻葵判断,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央行将会加息,收紧货币政策,因此高通胀的态势在发达国家可能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的财政压力还会继续上升,经济将会呈现低迷状态,但不会巨幅下滑,而可能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时期。
“为什么这么讲?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是债务国,债务量非常高。高通胀对债务国来说并不是坏事。美国、欧洲、日本几大央行的掌门人都是‘鸽派’,在保增长和解决通货膨胀间会倾向于保增长。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宏观形势论坛(2022年夏季年会)由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