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梁漱溟:人是个靠不住的东西
[导读]梁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最大缺陷在于个人之永不被发现。一个儒者讲这样的话是多么沉痛。中国之尊重个人、发现个人、保护个人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情。
梁漱溟一生充满传奇,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身后却被誉为“国学大师”;24岁以中学学历登上北大讲坛,讲授印度哲学,在新文化巅峰之时,提倡孔子和儒家;曾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终因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投身乡村建设;七十年代,他因只批林不批孔,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有人称梁漱溟为哲学家、思想家,他自辩:我不是书生,我不是学问家,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被冠以“最后的儒家”称号,他自陈:我是一个佛教徒,我的前生是一个和尚;当众人都在称赞他的骨气时,他自我反省“态度不好”、“满身旧习气”。
2013年10月18日,梁漱溟来到这个世界刚好120年。从1893到2013,百年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变局或许至今仍未完结,处于变局之中的梁漱溟,终其一生都在苦苦追索人生和社会两大问题,至今仍没有答案,或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但是对于其父临终前的终极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未来的世界会好,我不对人生持悲观态度”。
2013年10月20日下午,腾讯文化主办的大型学者讲座“腾讯书院”,邀约“梁漱溟研究第一人”艾恺教授、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梁漱溟最小的孙子梁钦宁同台对话,从三个不同地维度解读梁漱溟的思想与人生。
要点提示:
【要点一】当年《毛选第五卷》收了一篇文章《批判反动文人梁漱溟》,以下有一个注释,梁漱溟,男,反动文人。1977年幸亏有毛选五卷罚我们读,才让我知道有一个当今活着的孔子。真理的声音常常借助魔鬼的翅膀而翱翔,用在孔、梁身上及我们晚辈追随其心思、模仿其人生、研究其思想的努力来说,我想也很恰当。
【要点二】梁先生是一流的法学家,梁先生是在中国问题与人生文化的大框架里面来思考法律问题。在梁先生看来法律是文化的一种,法律是一种生活方式,法律是民族的精神生活和实践生活,是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礼俗习惯。你以为立宪法就能改变中国,做不到。
【要点三】梁先生到农村去搞乡村建设运动,实际上是建设新中国的最初实践。虽然其乡村建设运动随着抗战爆发而偃旗息鼓,但中国百年以来的建国、立国何尝不是这样。直到今天经过了急风暴雨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乡村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还是要回到中国乡村,回到中国文化的根。有人说他是失败者,恰恰相反,他是成功者。
【要点四】梁先生说指望人的自觉和道德,终究是有指望而没有把握的事情,说到底人是一个靠不住的东西。梁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最大缺陷在于个人之永不被发现。梁先生的悲悯情怀就是他的精神和现实主义态度融为一体。
【要点五】梁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最大缺陷在于个人之永不被发现。中国之尊重个人、发现个人、保护个人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情。